齐抓共管文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以前行人闯红灯现象很多。现在好了,各个路口行人、车辆通行秩序有了很大改观。”近日,市民范阿姨说。
去年11月中旬以来,我市在各主要路口安装了“闯红灯”抓拍系统。随着一批闯红灯者被曝光,市民的文明出行意识不断增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礼让”氛围。
这是我市各职能部门发挥“杠杆”作用,有力引领文明新风尚的一个缩影。在巩固提升创建过程中,我市各职能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六个文明”主题系列活动,文明风尚不断刷新城市“颜值”。
文明服务丰富多彩。市直工委下发《关于在全市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星级党支部评定”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市各级机关基层党支部开展“星级党支部评定”活动。通过“星级党支部评定”活动,把各级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
文明交通风生水起。我市持续开展城市交通秩序整治以及严厉整治摩托车飙车、渣土车交通违法等专项整治活动,5月27日至6月2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897起。持续开展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占压盲道、人行道、车行道等道路资源的乱停乱放行为,规范停车秩序,维护道路畅通,5月27日至6月2日,共查处各类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1450起,拖移车辆657辆。解决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对路口进行拓宽改造。目前,各主要路段绿化带已移除,崤山路经一路口、上阳路文明路口、崤山路甘棠路口、黄河路大岭路口已完成路面硬化,交通标线已施划。
文明旅游如火如荼。目前,我市围绕“打造文化高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建成各类文化产业企业256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0个,文化产业从业总人数3万余人,年总产值近百亿元;建成A级旅游景区19个(其中4A级1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3个。我市建成文化馆7个、图书馆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91个,基本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市共有全国文化先进县4个、省级文化先进县2个,我市创作的豫剧《红高粱》、曲剧《曹端还乡》和《大山的儿子》、蒲剧《甘棠遗爱》等多个剧目荣获省级戏曲“文华奖”。
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出动执法人员23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68家次,其中网吧68家次、歌舞娱乐场所4家次,均未发现异常,所检查的网吧均能按规定安装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软件、过滤软件等。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承担起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平安三门峡”建设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文明经营日益规范。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评选“诚信经营”“文明商户”“文明示范街”等活动,增强商户(企业)的诚信意识,营造文明有序、诚信守法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豫州商场美食一条街、黄河影院美食街,从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净洁美”。
文明餐桌全民参与。全市文化旅游行业积极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发动广大干部职工、游客参与“文明餐桌”行动,从行业从业人员做起,从文明餐桌的细节入手,营造文明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健康用餐的餐桌文化,不断提高市民文明健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争创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动员大会到全民参与,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完善,从注重细节到习惯养成,从城市品位的提升到绿色生态宜居环境的打造……随着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各项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处处涌动的文明气息正让崤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