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科普九条”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4月10日,记者从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获悉,《三门峡市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普九条”)近日印发,进一步推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河南省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不断厚植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沃土。
“科普九条”分别从组织领导、目标管理、关键群体、科普队伍、科普阵地、科普渠道、协同联动、科普惠民、经费投入等9个方面,明确了支持、引导、鼓励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政策措施。
“科普九条”指出,要加强政府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综合协调作用,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地区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扎实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要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工作,同时加大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科普九条”强调,发展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打造市级“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研究和决策咨询活动,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广泛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设立“科创三门峡”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畅通科普渠道,加强救护与避险等应急科普宣教,引导支持社会单位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和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建设。
“科普九条”指出,加强科普示范阵地建设,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推进工程,支持开展“全域科普试点县(市、区)及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支持创建全国、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开展国家、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2个、省级25个、市级以上60个;支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科普和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组织面向全市企业和产业园区及广大农村开展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学会承接高层次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支持“科普+研学”“科普+旅游”等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扶持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园、科技小院、科普示范社区建设;开展市科普成果奖评选工作。加大财政科普投入力度,拓宽多元化科普经费筹集渠道,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